发布企业知产风险防控指引 广州南沙法院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4月24日,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头脑风暴”正在掀起。
当天,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举办“法治护航 图南向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赋能营商环境建设”专题法院开放日暨主题沙龙活动,发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与风险防控指引》。
《指引》显示,南沙法院2020年至2024年审结知产民事案件26453件,基于近五年审理的知产案件,当前纠纷的核心争议已从传统侵权场景向技术合同履行瑕疵、商标恶意抢注、新型著作权权属界定及数据驱动型不正当竞争等复杂领域延伸。
司法实践中,技术合同因约定模糊导致合作破裂、商标跨境抢注引发“合法外衣下的侵权”以及平台数据抓取引发的法律条款适用分歧等问题频现,凸显出市场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对于法治护航的呼唤。对此,南沙法院交出了一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湾区答卷”。

南沙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港澳创业团队代表、相关行政部门及营商环境观察员旁听一宗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庭审
三端发力:打好强保护“组合拳”
当天发布的《指引》,不仅梳理出企业在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常见法律风险点,通过“风险预警-合规指引-典型案例”三位一体模式,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指引,还为企业指明了多种不同的维权路径。
“比如我们联合南沙海关靠前调处出口雪地靴侵害‘UGG’商标权纠纷”。南沙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赵岚表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可以通过法院驻海关口岸调处中心实现前端化解。
据了解,为做优前端多元解纷,南沙法院依托“和谐南沙”多元解纷机制,聘任知识产权领域特邀调解员,通过“线上指导+线下巡回”做实法院指导调解职能,靠前服务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在案件审理中端,南沙法院持续优化审判机制、创新审判模式。
去年8月,南沙法院受理了一宗涉及3家互联网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为确保专业、公正、高效处理案中的技术问题,南沙法院3名资深知产审判法官与两名具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
为进一步破解案涉搜索引擎跳转引流技术难题,南沙法院首次引入技术调查官参与该案技术事实查明工作。
近年来,南沙法院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精品审判战略,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对恶意使用微信外挂软件为虚假商业宣传提供便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处赔偿300万元;运用“三合一”模式妥善审理商业贿赂纠纷,有效推进刑事犯罪治理与商事合同、不正当竞争纠纷解决的融合衔接等。
同时,南沙法院还注重后端职能延伸,及时运用司法建议堵塞企业经营和社会治理漏洞,针对代开通互联网直播用户及代实名认证乱象向相关平台发送司法建议,促进新兴行业规范发展。先后发布多个知识产权领域审判白皮书,助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诉讼前、中、后三端组合发力,从纠纷预防到化解全周期护航,南沙法院以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对话聚力:构建大保护“生态圈”
“希望法院能够提供更多关于企业创业的案例……”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港科大(广州)教授、创业中心主任白煜分享了港科大(广州)支持学校师生创业的做法和成果,并对法院与学校未来在企业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出意见建议。
当天的沙龙环节,行政单位、企业代表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
这场司法、行政与企业的对话,折射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南沙法治力量的创新应答。
当天,赵岚介绍了一个侵害商业秘密的典型案例:两名员工先后从原公司离职,其中一名员工离职前将原公司数据安全系统中含有大量客户详细信息的“密文”表格文件重命名解密带走后,入职了另一名员工离职后成立的同类型新公司。经鉴定,该新公司电脑中大量信息与前述表格信息匹配,成立该新公司的员工承认曾向表格中3家公司销售相关产品并获利。
该案进入审理阶段前,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拷贝、提取了案涉相关资料并委托鉴定,大量证据得以完好保存。
案件审理过程中,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配合法院的调证申请,对于法院查明事实真相起到较大帮助。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