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报观潮丨山东:推进科技创新,先养“生态”

2025-04-03 17:01:00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4月2日,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其中,对“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强调让人印象深刻。

“生态”一词,常被用来描摹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同样,让科技创新生生不息的密钥也藏在“生态”二字里,而山东的这场科技创新推进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推进科技创新,先养好“生态”。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一个地方的创新生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创新活力的迸发和释放,杭州“六小龙”现象已在启示我们:创新早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而在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生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生态”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山东是务实的。无疑,这是在走一条最可靠、最扎实的创新之路。

科创突围,需先答好“生态”这道必答题。如何抓住“生态”这个牛鼻子,从“生态”上实现破题?此次推进会上,山东给出了明确的目标、步骤和方案。

推进会提出以“八大生态”重塑创新格局,剑指全国科创高地。政务生态、人才生态、产业生态、企业生态、金融生态、开放生态、研发生态、文化生态,政策设计层层递进,覆盖政务、人才、金融、产业等全链条,山东正以系统性思维厚植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齐鲁大地破土成林。

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实现科技创新领域审批事项“网上一次办”;企业研发投入最高500万元的后补助政策,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让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为来鲁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7—15天免费住宿,省自然科学基金60%以上向青年倾斜;基础研究项目推行长周期评价,允许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不追求“短跑冲刺”的政绩,而是拿出“长跑陪跑”的耐心和定力,一条条举措和一个个细节里都藏着山东“不打扰的温柔”,传递出山东以“生态”之力培育“创新雨林”的诚意。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举措不仅是政策的“组合拳”,更是一场构建未来竞争力的深层自觉和行动。通过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山东的目标是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

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2%,“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心、服务暖心”的创新氛围全面塑成,“创新无忧”成为科技强省建设的鲜明标识。这不仅是数字量化的承诺,更是生态进化的宣言。走好创新路,山东的密钥正在于将人才、企业、产业、政策、服务等要素编织成网,让每个创新主体都能“如鱼得水”,让创新的边界被不断拓宽。

科技创新的终极价值,在于推动产业跃升。对此,山东拒绝“空中楼阁”式的科研,而是将实验室与生产线深度咬合。如推进会指出,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企业牵头省级科技项目比例超过80%;为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打造30个特色示范场景,推动2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山东绝不盲目追逐热点,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让科技扎根实业,让创新反哺经济。

山东深知,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既需要面向未来的前瞻布局,更离不开扑下身子的真干实干,而“生态”二字中蕴藏的正是创新山东的这份“务实”。

把“生态”养好了,“创新”便会真正成为一种本能。我们期待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将会诞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