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5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消费者都会去比亚迪换车了?|热财经

2025-03-20 12:00:00

近日,比亚迪召开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推出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功率芯片,三电全维升级,刷新多项全球之最。在充电速度上,实现充电功率1000kW,意味着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这个速度也达到全球量产最快充电速度——闪充5分钟,能跑400公里,真的和加油速度一样了。和宁德时代等公司不同,自研最新技术首发搭载于汉L、唐L,这再一次显示出垂直整合,不等靠要,自产自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实力。

1000千瓦“闪充”落地,比亚迪率先实现充电和加油一样快

首先,对于比亚迪的这种不知疲倦的卷,卷完价格卷技术,卷完智驾卷充电的技术“狂热”,是应该抱以肯定的。因为这总好过那些把发布会变成演唱会的企业,完全靠老板做明星来卖车,说自己研发花了几百亿元,但是本质上对行业技术的突破和引领贡献甚微。只是把军备(购买)竞赛当成了科技竞赛罢了。

试想,如果充电峰值真能达到5分钟充400公里的速度,那么油车以后谁还买?加油站还有什么存在意义?油价高低又和老百姓还有半毛钱关系?这可是关乎经济前途的大事。

目前比亚迪这个超充技术是已经落地量产装车,转眼要开卖了。但是还是得说,闪充距离全面普及,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像已经遍地电车了,但是燃油车依然在生产,社会部分群体依然有需求。这个时间差可以长达N年。

第一,去年全国的公共充电桩大概在400万台。真正意义的超充桩比例是不高的,开着高达30万元级别的最新汉或唐去充电希望实现秒充,但8成以上遭遇的都会是60kw以下的普通充电桩。车很贵却无快桩可用,就很难显示出优越性。何况面对普通桩,还有人和你相邻分电那就更慢。

第二,比亚迪未来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如果平均一个站有十个桩,那就4万根桩。相对于比亚迪去年400多万台的销量,一个月能卖出30多万台,建公共桩的速度和比例都跟不上。未来,比亚迪的车都要上闪充,这就要寄望于社会共建,花好多年一步步去淘汰和更新。

然而,技术发展不是线性和匀速的而是跳跃的。如果其他企业认为成本高、没市场、没把握而并不继续跟随超级快充思路,那么行业集体升级就很难实现。此外,和快充形成竞争的,还有蔚来等企业的换电。在不算排队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实现5分钟换一次电。同时,大部分企业当下还专注于固态电池,更安全,速度更快,在不改变桩的情况下,实现新一轮的超越,那又是另一条技术路线。如果别人用其他路线实现充电8分钟跑400公里,迅速遍地开花,那么5分钟400公里就不见得是必胜的,还得看培育与推广的力度和速度。

第三,出于现实考虑,车主出门都是用社会桩,哪里近哪里充,不顺路就不去,不大可能为了闪充的5分钟峰值速度,而花上四五十分钟去找这个桩来过瘾。如今从缺电到充满电前前后后大概要花1小时,这基本已经沉淀为电车群体的习惯共识。尤其是大城市,充电桩本身就多,车主已经从当初的焦虑,变得更有时间计划性。能5分钟充电当然好,半小时充电也未必不能接受。

简而言之,人们会不会为了峰值闪充速度而赶紧换车,准备买车的也赶紧选闪充的新车型?

这次超级e平台发布,主要的作用是树立比亚迪的标杆地位,强化企业形象,升华消费者认知。因为既然有这么多全球之最,那么比亚迪依然是技术大佬,后面的竞争者再做一样的水平,在时间上都只能叫老二老三了。

1000千瓦“闪充”落地,比亚迪率先实现充电和加油一样快

长远来看,企业的领先不能是独唱。一个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成本回收、量产推广、消费者接受、供应商配合、商业回报之间,有非常好的时间均衡和协同。比如把电车制造成本降低,让大家买得起,销量稳步提升;智驾得到普及,电池稳定在五六百公里。然后每一次换代还是三五年,但绝对是超越性的。

如此企业规划有步骤,产品生命周期长,有持续的进步信息公布让公众做好心理准备,就有良好的延续性而不会有割裂感与跳跃感。可惜,国内能这样做的企业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在有用没用的创新中比拼,让公众分不清何为真实需求,更要承受随时被抛弃的可能。今天买到最新款,明天却可能在某个方面迅速贬值。

要实现企业技术狂飙和用户追随满意的相辅相成,就要找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这才是一个企业长得高看得远,同时还带着社会向前走的最佳状态。

文、图|戚耀琪

编辑:董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