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养生,做好这些→
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气候特点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扫墓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时节,气温渐生,阴气渐退,此时万物生长、吐故纳新,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
养生·观起居
有意识地调整作息,做到晚睡早起。
春为肝气当令,春主生发,立春之后人体内肝气逐渐旺盛,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而阴气相应逐渐消退。做到晚睡早起,辰时(即上午7时至9时)吃好早餐以养护胃气。睡好子午觉(中午11点到13点的午觉,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晚觉),补足精力,以防春困。进行适当户外锻炼、开窗通风、听音乐、踏青等,舒经活络,保持心情舒畅。
养生·观饮食
食用嫩芽类新鲜菜蔬,祛除冬日浊气。
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祛除浊气又能升发春天阳气。荠菜、菠菜、韭菜、豆芽、香椿等护养肝气,薏仁、赤小豆、扁豆、山药、大枣、银耳等补益脾气。以防生痰助火,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白酒等过于辛热、生发之物。
可食用荠菜粥,(《本草纲目》)记有荠菜10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清热利湿,缓解春季目赤、小便短赤。
养生·观穴位
期门穴
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穴上,深呼吸,反复进行3—5分钟。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的功效。
养生·治未病
清明心火过于旺盛,肝气容易郁滞,易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是头晕、烦躁、易怒、心烦、失眠等高发期。可踏青等舒缓情绪。
过敏性体质的人应警惕花粉症、鼻炎、哮喘等发生,避免与过敏源接触。饮食上减少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忌食发物,如海蟹、海虾、鸡肉等。
视频:解放日报·上观AI科普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