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开秧门”,一起来栽秧子咯!
“开秧门啰!”“秧子往上抛,谷子长得高。”随着一声声吆喝,覆盖在育秧棚上的地膜被揭开,翠绿的秧苗被移植出土地,抛上“秧门”,泸州市合江县正式拉开春耕大幕。

3月20日,正值春分,泸州市2025年春耕生产“开秧门”活动在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举行。合江县地处四川南部,又紧邻长江,开春早,水气足,每年这里都要比四川其他地方水稻插秧、移栽要早上7~15天,是川内水稻育秧和春耕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

“开秧门”是当地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也是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江县的‘开秧门’每年春分举行,主要通过举办这个活动来祈福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个好收成。”泸州市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与种子服务站站长刘兵告诉记者。
随着秧苗抛过秧门,插秧前的仪式感正式拉满,为今年的丰收埋下“彩蛋”。仪式后,农人三项接力赛、插秧技能竞赛等农技大比武,摸鱼捉鸭、农村谚语猜谜、幺摊文化体验等农趣体验活动精彩上演也为春分增添不少趣味。

在摸鱼捉鸭比赛上,农技好手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拿上网兜,在“谁抓到归谁”规则的激励下你追我赶、精准下筐,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太激动了!抓到两条大鲤鱼,回去就煮来吃!”合江县符阳街道参赛选手廖大哥开心地分享道。

作为四川省最早开始春耕的地区,合江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使其成为川南再生稻培育的核心区。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2万亩,总产量52万吨,中稻+再生稻最高亩产达1265公斤,刷新泸州纪录。去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269.2公斤,蝉联全省单产冠军。
“今年全县的粮食种植面积也将稳定在122万亩以上,产量(预计)在52万吨以上。”泸州市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与种子服务站站长刘兵表示,合江县始终坚守“粮猪安天下”,大力推进粮食“稳面积、提单产、增价值”,高水平建设“巴蜀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