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话 | 拥抱比说教更有力量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任蓉华
当儿子的第一声啼哭在产房响起,我的心便被无尽的温柔与责任填满,憧憬着他未来的每一步都洒满阳光。
“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这是家长圈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前些天,儿子拿着试卷,脚步沉重且神情沮丧地站在我面前。看到试卷上的分数,我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带着责备的口吻问道:“怎么考成这样?你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泪水在儿子的眼眶里打转,他却强忍着不敢让泪水流下来,他小声地辩解着。而当时的我仿佛被一股无名之火点着了,根本听不进去他的话,也丝毫未察觉自己的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已如利箭般刺向孩子稚嫩的心灵。
到了晚上,儿子沉默寡言,早早回到自己房间,与以往在饭桌上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模样截然不同。我看着他紧闭的房门,心里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泛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刺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意识到,我的严厉并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倒可能让儿子害怕和沮丧,成为他成长路上沉重的负担。
梅拉宾法则指出,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来自你说了什么,38%来自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形与肢体语言。重新审视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尝试着做出改变。
又一次考试后,儿子的成绩依旧不太好。这一次,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蹲下来与他平视,用温和的语调说:“宝贝,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好吗?”儿子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眼中的恐惧渐渐消失。我们一起坐在书桌前,分析错题。我耐心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他回答正确时,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指责、呵斥,只有理解和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注重与儿子交流时的非语言因素。有一次,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有些紧张。上台前,我紧紧握住他的手,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他从我的眼神和手势中感受到了力量,原本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一些。那次演讲,他表现得非常出色,下台后,他兴奋地扑进我的怀里。那一刻,我知道,我无声的支持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和儿子一起玩耍、做游戏。我们会在公园里追逐打闹,我会故意跑慢一点,让他赢,然后和他一起哈哈大笑。在这些互动中,我用积极的肢体语言传达着对他的爱。我发现,儿子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和我分享。
家庭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语言沟通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我们说话时的语调、表情和肢体动作所传达出的情感,也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的。与其“两两相厌”地说教,不如以爱之名拥抱孩子,用温和的语气和积极的肢体语言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Q7REDNE】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