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跨越千里的一堂国安课


4月9日,在“京港两地共上一堂国安课”活动上,香港培侨中学学生通过视频连线和北京人大附中分校学生互动交流。新华社发(王申摄)
新华社香港4月9日电题:跨越千里的一堂国安课
新华社记者孟佳
朝晖拂面,国旗飘扬。
9日上午,香港培侨中学操场上,在校师生整齐列队,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在举行。与此同时,位于北京的人大附中分校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晨风中轻舞。
这一刻为“京港两地共上一堂国安课”活动拉开了序幕。当天,香港培侨中学与人大附中分校联合举办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多所学校线上参与,青少年们共同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外活动等多种创新举措,全面推进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让国安意识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现场:从文物保护到文化安全,国安主题生动入心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外墙为什么是金色的吗?”在香港培侨中学的礼堂里,前来授课的人大附中分校教师高维阳抛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培侨中学约500名学生聚精会神,两侧的大屏幕上同步展示着北京课堂的实时画面。高老师以“守护文明星火 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结合生动案例,为学生们讲解起来。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紫禁城的铜器文物。”这一答案瞬间拉近了京港学生的距离。她指着屏幕上的文物图片说道:“文物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4月9日,在香港培侨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分校教师高维阳以“守护文明星火 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为学生讲解国家安全相关内容。新华社发(王申摄)
高老师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了20个核心领域,本堂课探讨的文化安全是其中之一。“很多因素都会危害到文化安全。”战争破坏、天灾人祸、盗版抄袭……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
“原来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军事,文化传承也是重要防线!”学生纪依涵眼神中透着一丝惊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守护好它。”
交流互动:思想碰撞,国安意识同频共振
跟随人大附中分校学生的镜头,培侨中学的同学们“来到了”故宫寿康宫。“这位400多岁的‘小朋友’叫甪端,它头上的角被古人视为接受天地讯息的‘天线’,希望你们有空能亲眼来看看。”
“原来它的名字这样读”“我也看到过这只小神兽”……甪端的出现引发了培侨中学同学们的热议。
讲解之余,高老师还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作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故宫召开‘太和论坛’,邀请各界专家为文化保护献计献策,你希望成为什么角色?”

4月9日,在香港培侨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分校教师高维阳在活动上提出活跃气氛的问题,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新华社发(王申摄)
学生邱子晴希望成为故宫文创设计者。她认为,用大家喜欢的文创产品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厚的保护意识,不能让中华文化被别的国家挪用,因为这事关我们的国家安全。”
除了培侨中学和人大附中分校,澳门教业中学、福建省厦门一中、云南省双柏县第一中学、山东师大二附中、广东省肇庆一中等多所姐妹校、友好校共2000多名师生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课程。
跨越千里的一堂课,让爱国情怀和国安意识在学生们心中悄然提升。
活动背后:从策划到落地,国安教育“活”起来
这堂别开生面的国安课,从构思到落地历时近两个月。
场地布置、设备调试、学生组织……培侨中学为这次活动进行了充分准备。“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这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们看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校长伍焕杰说。
“香港有故宫文化博物馆,北京有故宫博物院,我特意选择这个素材是希望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们的共鸣。”高老师在课程设置上很是用心,希望这堂课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

4月9日,在香港培侨中学,学生在“京港两地共上一堂国安课”活动上阅读学生手册。新华社发(王申摄)
正如学生陈泳霏在发言中所说,国家安全正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坚守精神底线,以科技素养面向未来的智能浪潮,共同守卫国家安全、守护我们的幸福生活。”陈泳霏说。
课堂进入尾声,礼堂里仍有学生在三五成群讨论着。“青年一代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力军。”作为本场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崔储谦在活动结束时说。
千里之外的北京,人大附中分校教室里也依然人声鼎沸。
未来,两校计划进行更多合作,包括评选优秀课后作业、组织其他课程等。多家线上参与的学校也期待加入到活动中,让更多青少年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这堂特殊的国安课结束了,但它点燃的爱国情怀与国家安全意识,正如晨光中的那面国旗,在一颗颗年轻的心里高高飘扬。
原标题:《香港故事丨跨越千里的一堂国安课》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