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后住宅区少了,社区食堂还要不要?这个街道探索出“福利可持续”方案




中午时分,街边小店雅玉酒家陆续迎来揣着“助餐卡”的老人们,凭卡可享优惠价;百联置业大厦员工餐厅也来了不少周边居民,用餐可享员工价。这是过去几个月中,虹口区北外滩街道联动辖区内多元经营主体拓展“编外社区食堂”的新尝试。
北外滩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旧改征收、土地出让等的推进,北外滩区域现有居民区较为分散,如果在多点位新建社区食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很有限。因此,街道从去年起着手盘活辖区餐饮资源,探索建立“编外社区食堂”,与现有的百官街社区食堂互为补充,可覆盖街道全域。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编外社区食堂”让周边居民得实惠,也为餐饮企业引流,让“福利”更可持续。
从堂食到送餐,平价小店订单“越做越远”
清晨5点,雅玉酒家的厨师们便忙了起来,比大半年前提早了一小时。上午10点半左右,点餐区便码上了20来种家常菜。与此同时,第一波揣着“助餐卡”的老人上门了。
雅玉酒家经理高雅洁介绍,这些老人多住在一墙之隔的明华坊社区和附近的惠民小区,出示“助餐卡”后一顿饭可便宜3元。

居委会自制“助餐卡”,一餐可便宜3元。受访者提供

楼下就是“编外社区食堂”,老人得实惠又安心。 受访者提供
这家街边小店为何被选中成为“编外”?明华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戴鹏勇坦言,主要是考虑到这家小店在此已经营业十余年,且长期为某国企员工供餐,“餐品口味、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比较有保障,这让我们有信心为店家背书”。在虹口区相关部门指导下,雅玉酒家很快添置了新的冰柜、改造了厨房,为服务更多居民做准备。明华坊居委会自制“助餐卡”向社区中60岁以上居民发放,现已惠及两个居民区600余人。
不久后,附近的蕃兴居民区党总支获悉了这一消息。考虑到居民步行前往雅玉酒家需要15分钟,居委会干部与店家商量,开启“编外社区食堂”外卖模式:高雅洁提前一周在居民群内发布菜单,由居委会干部每天统计第二天用餐情况,当日上午10点半左右由店家配送至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供居民取餐。最近,更远些的三联居民区也开始请小店配送午餐,周边的唐山居民区已启动试吃。
但社会餐饮不同于社区食堂,一味让商家贴补居民不是长久之计。随着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推进,雅玉酒家所在的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党支部书记戴幸一主动为小店做起了“地推”。在她的牵线搭桥下,1公里外的某企业也找到这家平价小店配送午餐,订单量一下子增加了100份,且客单价较高。“这些员工本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客群’,在街道支持下拓展了我们的业务,增加了营收。”高雅洁说。
开放员工餐厅,倒逼企业运营更贴市场
位于马厂路上的百联置业大厦,一个多月前拿出2楼半层楼面开出员工餐厅,在工作日提供早市、午市。经过街道积极对接,试营业首日,一旁的百福小区居民群内便发布了这则好消息,“居民前往可享员工福利价”。
百福小区居民周根英和老伴几乎天天光临这个“编外社区食堂”。年过七旬的她坦言,小区离菜场较远,去百官街社区食堂不方便,尽管附近餐饮店不少,但由于大多在商场内,价位较高。“员工餐厅价格可以承受,又干净卫生。菜品每天都不一样,吃了一个月还有得选。”

百联置业大厦周边居民中午前来享用“员工餐”。叶辰亮摄

员工餐厅午间老年居民上座率达15%以上。 叶辰亮摄
在这家员工餐厅,除了常规的家常菜区域外,还有烧腊、面档等特色窗口。餐厅负责人张伟介绍,该餐厅由百联置业新增的餐饮产品线“和光食带”运营,对品质要求高。“和光食带”要做好经营,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价位总体低于市场价。从客单情况看,一餐饭平均价位在20元。开业以来,午市平均客单量约450单,其中周边老年居民用餐量约占15%。
在与老年顾客交流后,餐厅也在不断调整:家常菜的菜品更多以本帮、清淡为主,好评率颇高的酱鸭等餐品大幅提高出餐频次,并结合节气推出青团等时令产品;每天上线一款“银发套餐”,一大荤、一小荤搭配一个素菜,其中大荤菜品讲究软烂,且选择鲈鱼等刺较少的鱼,总价比单买优惠1元;每天推出4到5个私房菜限量供应,让居民吃到“大饭店新品”;向居民全天候开放景观包房,供亲友聚餐使用……
在张伟看来,员工餐厅向居民等社会人士开放,在解决居民“用餐难、用餐贵”的同时,倒逼企业运营更接地气、贴市场,有利于新业务快速发展。居民用餐也带来相对稳定的客流,为餐厅增加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