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南京:博物馆里,解锁别样清明踏青体验

2025-04-06 19:10: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来南京游玩,博物馆已成必“打卡点”。清明小长假,各个文博场馆里,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去中共梅园新村纪念馆,手持白色花朵在周恩来铜像前深情缅怀;到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穿着汉服在花丛中游园探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风筝,很有成就感……

红色场馆涌动传承力量

4月4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前,人们手持白色的花朵,表达对周恩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和哀思。

“清明节带着孩子来这里,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上海游客吴欣悦告诉记者,南京的博物馆很多,她带着孩子先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接下来还要去旁边的六朝博物馆逛逛。

4月4日,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人头攒动,“庆祝渡江战役胜利及南京解放76周年红色文化宣传月”正式启动。“小红帆”志愿讲解员的红色故事说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亲子游戏里,家长和孩子配合默契;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一个接一个被游客带回了家。

镇江游客吴有权告诉记者:“文创展台区、红色故事宣讲区、亲子游戏互动区,每个板块各有特色。在清明假期,感悟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可以让我们逐光前行,更有力量。”

开启别样赏花之旅

赏花游是春日南京的大热门,去文博场馆赏花,更是美妙的体验。

春暖花开,南京城墙正处于最佳赏花时段,“花漾城墙”吸引众多市民游客。4月5日,安徽游客张青一家三口登上台城,正巧邂逅“筑影台城”花神舞巡游活动。梅花、杏花、桃花、牡丹、荷花、桂花等“花神”身着汉服,在古老城墙上翩然起舞。“太美了,让我们领略了东方美学的诗意绽放。”张青说。

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说,夫子庙是必去的。逛完夫子庙,下一站便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所在的瞻园。“像是参加一场古代春宴。”4月6日,来自江西的游客王蓉感慨道,“好多漂亮的小姑娘穿着各式各样的古装,走在这亭台楼阁之中,让我感觉自己穿越了。”瞻园里,黄玉兰余韵在枝,偶尔几片花瓣飘落,似洒落一地的碎玉;牡丹、海棠开得正艳,重瓣叠彩压弯枝头,风过处红雨纷飞。王蓉拍下很多照片和视频。

浙江游客王兴国对德基艺术博物馆的“赏花之旅”赞不绝口。“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花卉静物大展展出莫奈、毕加索等百余位艺术巨匠笔下的花卉,涵盖从印象派至今25个艺术流派。德基艺术博物馆夜间也开放,让游客“日赏花夜观展”,留下美好回忆。

体验“古人同款”清明踏青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去博物馆,可以来一次“古人同款”清明踏青体验。

4月5日上午,在南京市博物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探春开始了。一组组亲子家庭,在领略古代祭祀礼乐的博大精深后,跟着专业茶艺师的引领品茶、食用青团,沉浸式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

放风筝是古代春日游艺,承载着祛病消灾的祈愿。南京风筝以扎、糊、绘、放四艺见长,匠人们将云锦纹样、方言文化等元素融入风筝设计,让每只风筝都成为会讲故事的空中艺术。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孩子们跟着社教老师解读清明习俗,亲手制作承载祝福的金陵纸鸢,在春风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体悟传统文化中“寄情于鸢”的浪漫智慧。此外,还可以在“花样春季民游会”中,体验趣味拓印、投壶、射箭、踢毽子等民俗活动。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还精选南京面塑、剪纸、竹刻、种子画等近20项非遗技艺,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将亲手制作的面塑‘吒儿’带回家,感觉很有趣。”9岁的胡子欣举起手中的面塑,“开学了我要带去给同学看,他们一定都很羡慕我。”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各大博物馆供图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