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规避执行

2025-01-11 11:59:28

规避执行是指在人民法院审理和执行活动中,被执行人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采用表面合法的手段或利用法律的漏洞,故意避开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恶意转移财产或其他财产性权益,以逃避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转移、隐匿财产,为财产给付设置法律或人为障碍,制造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

规避执行的行为主体可以是负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义务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对生效法律文书负有协助义务的其他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而且破坏了司法公正,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打击规避执行行为,法律提供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对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进行信用惩戒。